更新时间:2023-02-11 10:54
郓[yùn]城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土地面积1633.23平方千米。郓城县辖4个街道、16个镇、2个乡。截止2021年末, 郓城县常住人口112.27万人。
郓城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秋时期在此地筑城名郓,史称西郓,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万安县改名郓城县,隶属郓州。解放战争时,郓城县境域分为郓城、郓巨、郓北三个县,1949年9月7日撤郓巨、郓北县,并入郓城县,沿袭至今。
郓城是《水浒传》中的主要故事发生地,宋江、晁盖、吴用的故乡都在郓城,素有“水浒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2019年被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郓城县拥有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木制品、现代包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且农业发达,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之一。截止2021年,郓城县地区生产总值(中国GDP)498.6亿元,产业结构比为10.6:48.4:41.0。境内有京九铁路、鲁南城际铁路和多条国道、省道构成交通网。
根据肖堌堆古文化遗址判断,新石器时代郓城县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
商朝时期,商第五次迁都到了郓城境内,历史称之为庇。
春秋时期,属于鲁国西境。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冬,鲁国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在此地筑城叫做郓,并在城内驻军,史称西郓。
战国时期属齐国。
西汉时期,隶属州东郡。境内先后设立黎县、廪丘县。
东汉时期,隶属兖州济阴郡,废除黎县并入廪丘县。
三国时期,隶属魏兖州东郡。
西晋时期,隶属属兖州阳国。
南北朝时期,在廪丘县分离出清泽县,属济州东平郡。
隋朝时期,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清泽县改名万安县。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在万安县设置郓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万安县改名郓城县,属郓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郓州为东平郡,治所在郓城,廪丘县并入郓城县。
唐朝时期,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东平郡设郓州,治所在郓城。第二年设立郓州总管府,下辖郓、濮、兖、戴、曹5州32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重新设置郓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因为地势原因,州治迁往须昌(今东平东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五代十国时期,属后梁,隶郓州。梁灭,属后唐,隶郓州,万安又复名郓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郓城自郓州划归济州。
金朝时期,属山东西路济州。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黄河决口,郓东境被淹没,县治由原址(今张营村附近)迁至盘沟村(今县城)。
元朝时期,属中书省济宁路。
明朝时期,初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改济宁府为济宁州,郓城属兖州府济宁州。
清朝时期,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曹州府,郓城县为其下辖的县。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2年(公元1913年)属兖沂曹济道。民国3年(公元1914年)属济宁市道。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属曹濮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废道制直属省。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3—26年(公元1934—1937年)郓城为乡村建设实验县,直属省。民国27年(公元1938年),属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十专署。
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5年),1939年10月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郓城抗日县政府,隶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省运西专署。1940年10月,郓城县分为郓城和郓南县,仍属运西专署,同年11月改属鲁西二专署。1941年2月在郓、、范三县结合部建郓北实验区(县级),鲁西二专署先后改为冀鲁豫边区二专署、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十七专署,郓城县、郓南县、郓北实验区属之。1942年12月撤郓南县,其市辖区划归新建的郓鄄巨菏四县边办事处,撤郓北实验区,其辖区划归郓城县。1943年11月郓鄄巨菏办事处改建为临泽县。1944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十七专署改为冀鲁豫第八专署,12月析临泽县北部和郓城县南部建郓巨县,与郓城县同属冀鲁豫第八专署。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1946年1月,冀鲁豫第八专署改为二专署,以潘渡镇为中心建立郓北县,以县城为中心建郓城县,与郓巨县同属二专署。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成立,撤冀鲁豫二专署,设平原省菏泽专区,郓城、郓北、郓巨三县随属。1949年9月7日撤郓巨、郓北县,并入郓城县,仍属平原省菏泽市专区。
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郓城县随属。1958年10月撤菏泽专区,郓城划归济宁市专区。1959年7月,恢复菏泽专区,郓城重新划入泽专区。1967年3月,菏泽专署改称菏泽市,郓城随之。2000年6月。菏泽地区改为菏泽市,郓城随之,县政府驻地为郓城县郓州大道6001号郓州大厦。
郓城县辖4个街道、16个镇、2个乡,下辖28个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663个村民委员会。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地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15°40'~116°08',北纬35°19'~35°5'。东部与济宁市梁山县、济宁市嘉祥县相邻,南部与菏泽市巨野县、菏泽市牡丹区相邻,西与菏泽市鄄城县相邻,北部沿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东西35.71千米,南北44千米,总面积1633.23平方千米。
郓城县境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层自老至新从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均有发育。
郓城县境在24.5亿年前的太古代便有原始物质的堆积,经过一系列剧烈地壳运动之后,形成为一套深度变质的岩系,并褶皱隆起成山,长期遭受剥蚀。后来海陆多次变迁,至二迭纪初(距今约2.7亿年),旋回后半期地壳又缓慢上升,海水退出县境。此后,郓城境域一直为陆相环境。早第三纪的渐新世,东部早先由断陷形成的残存山间盆地中局部地堆积了红色的碎屑物质。渐新世后,郓城地表基本已趋夷平。作为局部平原或较大的山间盆地的一部分,在晚第三纪时又有下沉,接受了中新统与上新统的沉积。再度短暂沉积间断后,第四纪河、湖沉积便基本上奠定了郓城今日地质地貌的雏形。
郓城县整体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海拔在38.5~47.5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洼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地带四种。
缓平坡地带郓北、郓东、郓南都有分布;浅平洼地带在郓西北、郓东南、郓西南部分地区 ;河槽地带,位于郓西部大沙河一带;河滩高地地带,位于郓城西北部。
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郓城县历年平均值13.9度,历年最高气温极值41.0度,历年最低极值18.1度,历年平均降水量635.0毫米。历年平均值照时数2201.8小时,降水集中在6~8月,其中7月降水量最多。
黄河为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甄城县左营乡张庄村,流经郓城县境34千米,入梁山县黑虎庙镇高唐村。郓城属淮河,有洙赵新河和梁济运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5%和25%。
全县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骨干河道有三条:洙赵新河、郓巨河、鄄郓河,长81.25里。100~300平方千米的骨干河道有8条:老赵王河上下段、太平溜、三分干、华营河、宋金河、郓城新河上下段、丰收河上下段、琉璃河,长170.94千米。30~100平方千米的河沟有30条,长189千米。
宋江湖位于郓城东北部,程屯镇冷庄村外,属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000多亩,其中水上面积800亩。原为梁山泊水域,后因黄河决口淤积而缩小、北移、干涸,成了现在的宋江湖。
2019年,全县湿地面积9.85万亩,其中河流湿地3万亩,洪泛平原湿地5.31万亩,库塘及输水河1.5万亩。较为大的湿地有:宋金河省级湿地公园、东溪湿地、彭湖湿地生态区。
全县土地仅有一个潮土土类,三个亚类:潮土亚类、盐化潮土亚类、碱化潮土亚类;四个土属;潮土土属、盐化潮土土属、碱化潮土土属、淤灌潮土土属;115个土种。全县共有七类土体构型:蒙金型、蒙银型、全沙型、 腰沙型、底沙型、有底型、全粘型。
全县土地总面积163323.11公顷,耕地113232.11公顷,园地409.19公顷,林地6777.95公顷,草地314.8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609.2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178.6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186.27公顷,其他土地2614.86公顷。
郓城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地热和砖瓦用黏土3类。煤炭主要为肥煤、焦煤、气煤等,全县境内现有4对矿井,自南至北分别为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彭庄煤矿、李楼煤矿,煤田总面积642.6平方千米,探明地质储量30.81亿吨,可采储量8.37亿吨。全县地热资源处于勘探开发初期,初步探明蕴藏面积120平方千米,深度1000米~1900米,现开采量为550万立方米/年。砖瓦用粘土矿分布于黄河和引黄干、支渠两岸,全县共有新型建材厂29个,年产标准砖约9亿块。
2021年,郓城县全年降水量1090.5毫米。多年平均中国水资源总量3.5亿立方米,地表水1.02亿立方米,地下水2.60亿立方米。
郓城县境内有野生动物兽类有野兔黄鼬、刺猬等,鸟类有麻雀、喜鹊、等20余种,昆虫纲、有蜂、蝶、蟋蟀、等数十种,爬行纲有蛇、晰蜴、铅山壁虎、蚯蚓等,水生物种有鲤鱼、鲫、鲢等十几种,植物方面有农作物和木本植物46科76属151种,水生植物10余种,药用植物10类250种。
郓城县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风灾、虫灾、冰雹、霜冻、雾淞灾、震灾等,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药的使用,虫灾再没有出现过,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以旱灾和水灾为主。特别是郓城县毗邻黄河,历史上曾频繁遭遇水灾,郓城县志曾记载“清康熙四十二年“大水、民饥、人相食”。
郓城地处华北板块沧东大断裂带东侧,清代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曾发生6级大地震,最近一次的地震发生在爱新觉罗·旻宁十年(公元1830年)。
2021年末,郓城县全县户籍45.9万户,总人口127.84万人;其中,女性人口60.76万人。2021年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03,人口出生率为7.7‰,自然增长率为2.8‰。
全县常住人口共有民族32个,人口以汉族为主,占比比例在99%以上,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均有少数民族分布。
郓城县现有高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木制品、现代包装、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未来着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中国GDP)498.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48.4:4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4万元。2022年郓城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
郓城县农业较为发达,是国家级超级产粮大县之一,截止2021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5545家,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粮食产业连续10年超过20亿斤,“三品一标”总数204个。
2018年郓城县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以张营街道为核心,占地面积15.2万,以蔬菜和花卉为主导产业,2021年通过验收,现拥有1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牡丹、石刁柏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郓城县作为畜牧养殖大县,是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和青山羊的主产地,畜牧业现已经发展成郓城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依托华宝食品、神州食品等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郓城县具有较强的生猪屠宰和肉类加工能力。
截止2021年,郓城县年产蔬菜 168.3万吨,拥有蔬菜、瓜果类种植专业合作社516家。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2.37亿元,可比增长8.3%。其中农业产值53亿元,可比增长5.5%;林牧渔业产值35.4亿元,可比增长12.8%。
郓城县依托煤炭资源,不断壮大煤炭化工产业,依托旭阳化工、富海能源等领军企业,发展高端尼龙、氢能、可降解塑料产业一体化,现已实现煤焦化等66条链条产品的开发利用。
在纺织服装产业拥有一鸣纺织、圣隆纺织等龙头企业,并向纺织新材料、高档服装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郓城酒类包装产业链行业总资产近26亿元,在郓城县丁里长街道,共有酒类包装企业300多家,投资过千万的有7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15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品有50多类,上千个品种。2021年度本行业税收收入为6513.6万元。是江北地区最大的专业酒类包装集群。
2021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12亿元,同比增长40.4%,增加值可比增长12.8%,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1%,利润同比增长25.1%,利税同比增长27.6%。
郓城县打造“e品好郓”电子商务区域公用品牌,拥有淘宝村23个、淘宝镇2个,电商企业3690家,,从业人员2.3万人,电商服务站点2300多个,直接或间接受益人口超过30万人。根据规划,郓城县将形成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商贸、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组成的现代服务业。
2021年,郓城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4.6亿元,可比增长8.7%,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30.32亿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同比增长16.1%,货物进出口总值13亿元,同比增长55.84%
郓城县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体系。但各乡镇在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都存有一定的差异。如郓城县黄安一带有较多的菏泽话因素,杨庄集乡、常庄乡东北部一带梁山语音较重,代表郓城方言的是郓城镇语言。
据《郓城县志》记载,“观音寺塔”因坐落在观音寺内而得名。原高七级,建于五代十国后唐长兴二年,故称作“唐塔”。夏日晨昏,数千只燕子翔集,绕塔飞鸣,“荒塔燕子”为古代郓城的十大景观之一。
夏公馆始建于1900年,为云南提督夏辛酉公馆。2017年,被评为菏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山东琴书自明初起,山东琴书兴盛于郓城一带,至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分为南、北、东三路,东琴书为民间小曲联唱体,共有小曲200余支,最盛时演唱曲牌和演奏曲牌达到300多个,传统曲目分牌子曲、中篇、长篇3类。共有曲目100多个,书帽、诗、引600余首。2009年9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郓城制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刁氏宗谱》记载,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刁氏一世祖刁琅定居于刁庄,建立第一家制筝作坊。刁庄筝已由原来的16弦,发展出18弦、21弦、23弦、26弦5个品种系列,可演奏的音域更加宽广。2006年12月,郓城古筝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版印刷水浒纸牌是山东省郓城县水堡乡水堡村的特产,此牌起源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12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济州府志》和《郓城县志》记载,北词两夹弦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2009年9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洪拳在郓城已流传250余年,是郓城流行的主要拳种之一,2009年9月,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浒拳发源于郓城县潘渡镇,创于宋朝末年梁山寨,水浒英雄采众家之所长,取其精华,重新组合,形成统一的趟子,即“水浒拳”。2013年5月,水浒拳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郓城县是小尾寒羊的中心产区,为山东省小尾寒羊的生产基地。2—3个月的羔皮为最好,皮质薄、绒毛多、皮组织致密坚韧、毛股清晰、具有波浪形或螺旋形花形,经熟制后花形基本不变,形似云朵,白洁如玉,美观无比,加工的裘衣,具有轻、柔、暖等优点,成年羊皮是制革的好原料,花形好的可制裘。1989年在全国羊毛(绒)及种羊展示拍卖会上被誉为“世界明珠”。
郓城斗鸡属于中国四大斗鸡中的鲁西斗鸡,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据史料记载,郓城斗鸡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
郓城古筝有600多年的制作历史,2009年,郓城古筝制作工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郓城被文化部授予“古筝之乡”称号。
郓城皮家烧鸡,也称为皮婆婆烧鸡,选用二斤左右的鲜活嫩公鸡,先进行烹炸,然后用卤汁焖煮,烧鸡色艳型雅、熟烂脱骨。
壮馍是郓城的名吃之一,传说是水浒壮士吃的馍,因此成为壮馍。为面皮肉馅,馅以牛肉为主,配以各种佐料,经油煎炸而成。壮馍色泽金黄,香而不腻。
西瓜酱制作工艺始于北宋年间,仲堌堆西瓜酱酱香纯正,香辣微甜,色味俱佳,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郓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境内有京九铁路路、鲁南城际铁路两条铁路穿过,多条高速、国道和省道等构成交通网络。其中郓城至鄄城高速公路项目正在建设,设有郓城站的京雄商高铁已完成初步设计,郓城县正在争取启动郓城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在未来,郓城县将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组成的立体交通体系。
截止 2021 年底,全县道路总里程达到3360千米,2022年郓城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08千米,其中高级铺装路面里程达到1758.6千米。其中高速有日照—兰考高速公路、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德商高速,国道有东营—深圳公路,省道有聊商路、济董路。2022年,郓城县提升改造农村公路150余公里、窄危桥7座。
在建高速:郓城至鄄城高速公路项目。
郓城交通枢纽工程汽车站为新建项目,选址位于郓城县郓州街道境内北临郓州大道。该项目预测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大约在15004人,按一级车站标准设计,总投资2.92亿元,现已竣工投入运营。
郓城火车站位于菏泽市郓城县郓城镇境内,北邻济宁市梁山站,两站间距24.45千米,南邻郓城县黄安镇马寨站,两站间距18.74千米。本站中心里程位于京九铁路自北京西站起527千米689米处,隶属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聊城车务段管辖。
在建铁路:京雄商高铁总投资864.14亿,设有郓城站,预计2026年竣工。
郓城新河航道项目西起东营—深圳公路温庄桥南500米处,向东流经梁山县、嘉祥县注入运河,项目总长度24.5千米,其中郓城境内10.5千米,梁山和嘉祥境内14千米,按照三级航道标准建设。
郓城县现有260辆新能源公交车,开通线路53条,其中城区线路10条、城乡线路43条,实现了全县690个建制村“村村通公交”,城乡公交以郓城县交通枢纽为中心,辐射全县22个乡镇街区,实现了城区及全县2千米以内的所有建制村公交全覆盖,惠及全县130万群众。城乡公交实行票价惠民政策,城区内1元,城区外到所有乡镇行政村统一3元。
截止2022年末郓城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2所,其中公办中小学307所(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3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小学184所、教学点8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中小学13所(高级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职业教育学校2所(县职业中专(公办)、新华职业中专(民办)),幼儿园335个(公办293个、民办办证园42个)。现有教职工12028人。
2020年山东省郓城高级中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2018年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获得“全国高效课堂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20年郓城第一中学荣获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2018年菏泽市郓城县陈坡乡希望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截止2021年末,郓城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卫生室)806个,比上年增加29个。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706人,医疗床位7397张。
2021年末,全县共有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比上年增长70%。全年鉴定通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0项;获菏泽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菏泽市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全年申请注册商标1426件,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2021年发明专利授权32件,比上年增长52%。
全县共有图书馆1处,图书馆分馆6处,图书藏量29.1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2.2万人次;文化馆1处;博物馆2处,其中郓城县博物馆全年共接待游客32万人次。
2022年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郓城县夺得40枚奖牌。其中,金牌12枚、银牌10枚、铜牌18枚,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居全市各参赛单位第一。
郓城县2021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2万余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7.35万人,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1万人、6.91万人。2021年末,全县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7家,养老床位总数3892张。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0.13万人,农村低保户2.21万人。
2021年郓城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18天,优良天数比例为59.7%,比上年改善3.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检测标准)年均浓度为47μg/m3,同比改善14.5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97μg/m3,同比改善10.19%。 截止2022年11月郓城县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三类水质标准。
郓城县拥有深厚的水浒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现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41.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15亿元。
水浒好汉城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集宋江武校的武术修学旅游、传统武术绝技表演和水浒民俗风情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观。景区包括忠义楼、郓城县衙、晁家庄、宋江武馆、郓城文庙、郓城酒楼、及时雨茶楼、孙二娘客栈、古筝坊、大刀馆、乌龙院、寅宾馆、明伦堂、明清戏楼等十几个景点,水浒好汉城是山东省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水浒故里”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中华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中央电视台推荐钻石旅游线路、水浒故事的源头景区。
宋江湖位于郓城东北部,程屯镇冷庄村外,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菏泽市唯一一个“山东省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占地面积 1000 多亩,其中水上面积 800 亩。原为水浒好汉叱咤风云的梁山泊水域,后因北宋末年黄河南迁而缩小、北移、干涸,成为现在的宋江湖。这里绿树成荫、水波荡漾、鸟语花香,游客众多,是假日旅游休闲的胜地。
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宋江河东岸,以鲁西南战役为历史背景兴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国家文物管理局纳入免费对外开放单位。
郓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9970平方米,始建于1959年,1994年,县革命烈士陵园被菏泽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2月,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第四批省级烈士陵园。
夏溥斋(1883—1966年),郓城县夏庄村人,夏辛酉之子,清末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省知府、山东省团练副大臣等职。
佀钟(1439—1514年),郓城佀楼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经殿试成为赐进士,授予都察御史,成化三年(1467年)任浙江省都察御史,弘治十三年,佀钟进户部尚书,掌管天下户口、钱粮,后辞官回乡,去世后进阶荣禄大夫。
施耐庵(1296—1370年),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后施耐庵为济州郓城县的训导(负责教育的官职)。
孙膑(约公元前385年—?),战国中期齐国廪丘(今郓城)人,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冉耕(约前 544 年-?),字伯牛,鲁国郓邑人。列为“十哲“、七十二贤之一。
冉雍(约前 522 年-?),字仲弓,鲁国郓邑人。列“十哲”,称先贤。
冉求(约前 522 年-?),字子有,亦称冉有,鲁国郓邑人,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2011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9年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1年获批国家县城新型城市化建设示范县。